行業資訊
道路綠化種植設計八大要點
道路綠化不僅可以起到遮陰、降溫、減噪,而且也是一個城市的門面與標識,如果道路綠化植物具備豐富的種類與季相變化,四季景觀各不相同,還會帶來不一樣的動態效果。今天,小編一起了解一下道路綠化種植的八大要點吧~
主干道綠化
居住區主干道具有人行和車輛交通的功能,其道路和綠化帶的空間、尺度與城市的普通街道很相似,綠化帶的布置可采取城市一般道路的綠化布局形式。
其中行道樹的栽植要考慮行人的遮陰與車輛交通的安全,在交叉口及轉彎處要留有安全視距。行道樹要考慮行人的遮陰及不妨礙車輛的交通。道路與居住建筑之間,可多行列植或叢植喬灌木,以利防止塵埃和阻擋噪聲;在公共汽車站的??奎c,考慮乘客候車遮剛的要求。
次干道綠化
次干道(小區級)是聯系居住區主干道和小區內各住宅組團之間的道路,是組織和聯系小區各項綠地的紐帶,對居住小區的綠化面貌有很大作用,寬6m—7m行駛的車輛雖然較主要道路少,但綠化布置時,仍要考慮交通的要求。
道路與居住建筑間距較近時,要注意防塵隔聲。次干道還應滿足救護、消防、運貨、清除垃圾及搬運家具等車輛的通行要求,當車道為盡端式道路時,綠化還須與回車場地結合,使活動空間自然優美。
分車綠帶設計
分車綠帶的植物配置應形式簡潔,樹形整齊,排列一致;喬木樹干中心至機動車道路緣石外側距離不宜小于0. 75m;
中間分車綠帶應阻擋相向行駛車輛的眩光,在距相鄰機動車道路面高度0. 6~1. 5m之間的范圍內,配置植物的樹冠應常年枝葉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5倍;兩側分車綠帶寬度大于或等于1. 5m的,應以種植喬木為主,并宜喬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結合,兩側喬木樹冠不宜在機動車上方搭接;
分車綠帶寬度小于1. 5m的,應以種植灌木為主,并應灌木、地被植物相結合;被人行橫道或道路出入口斷開的分車綠帶,其端部應采取通透式配置(即綠地上配置的樹木,在距相鄰機動車道路面高度0. 9~3. 0m之間的范圍內,其樹冠不遮擋駕駛員的視線)。
住宅小路的綠化
住宅小路是聯系各住戶或各居住單元前的道路,寬3m—4m,主要供人行。綠化布置要適當后退,以便必要時急救車和搬運車駛近住宅;在小路交叉口有時可以適當拓寬,與休息場地結合布置;
宅間小道需要在滿足功能的前提之下,應曲多于直,宜窄不宜寬;路旁植樹也可以和宅旁綠地、公共綠地的布置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
行道樹綠帶設計
行道樹綠帶種植應以行道樹為主,并宜喬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結合,形成連續的綠帶;在行人多的路段,行道樹綠帶不能連續種植時.行道樹之間宜采用透氣性路面鋪裝,樹池上宜覆蓋樹池箅子;行道樹定植株距,應以其樹種壯年期樹冠為準,最小種植株距應為4m;行道樹樹干中心至路緣石外側最小距離宜為0.75m;種植行道樹苗木的胸徑為快長樹不得小于5cm、慢長樹不宜小于8cm,在道路交叉口視距三角形范圍內,行道樹綠帶應采用通透式配置。
樹種和地被植物選擇
道路綠化應選擇適應道路環境條件、生長穩定、觀賞價值高和環境效益好的植物種類;寒冷積雪地區的城市,分車綠帶、行道樹綠帶種植的喬木應選擇落葉樹種;行道樹應選擇深根性、分枝點高、冠大蔭濃、生長健壯、適應城市道路環境條件,且落果對行人不會造成危害的樹種;花灌木應選擇花繁葉茂、花期長、生長健壯和便于管理的樹種。
綠籬植物和觀葉灌應選用萌芽力強、枝繁葉密、耐修剪的樹種。地被植物應選擇莖葉茂密、生長勢強、病蟲害少和易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觀葉、觀花植物,草坪地被植物應選擇萌蘗力強、覆蓋率高、耐修剪和綠色期長的種類。
停車場綠化設計
停車場周邊應種植高大庇蔭喬木,并宜種植隔離防護綠帶;在停車場內宜結合停車間隔帶種植高大庇蔭喬木;停車場種植的庇蔭喬木可選擇行道樹種。其樹木枝下高度應符合停車位凈高度的規定,即小型汽車為2.5m、中型汽車為3. 5m、載貨汽車為4.5m。
道路綠化與架空線
在分車綠帶和行道樹綠帶上方不宜設置架空線;必須設置時,應保證架空線下有不小于9m的樹木生長空間;架空線下配置的喬木應選擇開放形樹冠或耐修剪的樹種;樹木與架空電力線路導線的最小垂直距離應符合相關的規定。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