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全國基礎設施安全監測新技術新方法新設備研討會圓滿落幕
2024年12月6-8日,備受矚目的全國基礎設施安全監測新技術新方法新設備研討會在河北石家莊圓滿落幕。本次大會以“應急·智慧·安全”為主題,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行業精英和設備廠商,共同探討了基礎設施安全監測領域的最新進展和未來趨勢。
嘉賓致辭 萬眾期待
中關村智盟環境土木智能檢測監測產業聯盟秘書長朱金富
大會伊始,中關村智盟環境土木智能檢測監測產業聯盟秘書長朱金富作為大會主辦單位領導發言,首先對嘉賓與參會代表表示了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并表示本次研討會旨在貫徹國家關于加快建設質量強國,加快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督的重要指示,聚焦“兩重”、“兩新”建設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等重大任務。希望通過此次會議能夠總結目前基礎設施安全領域的創新性成果以及應用實踐的經驗。
河北省公路學會秘書長李炳雷
協辦單位河北省公路學會秘書長李炳雷為本次大會致辭。他表示,希望大會能常態化、持久舉辦,以便更多的凝聚社會各界安全監測專家的智慧,使大家能了解更多基礎設施安全監測方向的新思路、新模式,推廣更多新技術、新方法、新設備。
河北省城鎮供熱協會秘書長蘆志剛
縱覽全局·聚焦熱點16場主題報告立意深刻
在主題報告環節,多位知名專家和學者圍繞基礎設施安全監測的熱點難點問題,分享了他們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報告內容涵蓋了最新的技術進展、政策解讀和行業趨勢,為參會者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和啟示。
關鳳峻 原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司長、自然資源部咨詢研究中心研究員、自然資源部老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
《地質環境監測現狀與發展》
報告深入淺出的分析了我國地質環境監測的現狀,并展望未來的發展趨勢。重點涉及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地質災害調查評價體系、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地質災害綜合治理體系、地質災害應急處置體系等幾大體系和基層地質災害防御能力建設。
《懸浮隧道的創新研究及結構健康監測》
報告介紹SFT在水中受到結構本身和海洋環境的各種作用及面臨的挑戰。論述了浙江大學、浙江大學-浙江交工協同創新聯合研究中心等近些年在水下懸浮隧道的創新研究,給出了懸浮隧道后期實施結構健康監測的方法,這些創新研究和方法有助于加快推動懸浮隧道在中國的發展和工程應用。
王曉晶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交通運輸部BIM行業研發中心副主任
《公路長大橋梁健康監測平臺建設與實踐》
報告主要分享公路長大橋梁健康監測平臺的構建歷程、實施細節以及寶貴的經驗反思。介紹了省級與部級層面的平臺建設進展,三級系統聯網平臺的實際應用案例與成效。
劉偉偉 長安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羅彥斌團隊成員 長安大學公路學院隧道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公路隧道工程智慧監測技術》
報告在公路隧道工程智慧監測技術的重要性和實施策略,確保隧道工程的長期安全穩定有著重要指導意義。
《橋隧輕量化監測與事故報警系統》
中交路橋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橋隧輕量化監測與事故報警系統直擊橋梁監測痛點難題,打造輕量化監測新方法,精準聚焦橋梁實際問題,橋梁監測模式創新升級,鼎力保障城市橋梁安全。
《高速鐵路基礎設施隱蔽性病害檢測識別方法探索與思考》
報告深入闡述了高速鐵路基礎設施監測的研究背景、重要性,并詳細介紹了五種針對隱蔽性病害的智能檢測技術與方法。在此基礎上,報告還提出了關于隱蔽性病害檢測的一系列深入思考,旨在為相關領域的研究與實踐提供有益的參考與啟示。
《全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網建設進展與思考》
報告主要闡述了全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網進展,以及智能監測技術與預警方法創新,為我們提供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的前沿信息。
曾文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理信息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時空智能守護城市基礎設施安全運行》
報告介紹了時空智能的概念,重點分析了時空智能技術作為基礎設施安全運行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礎底座,在資產管理、管養運維、風險管控、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等典型業務場景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李榮高 清華大學數字道路與交通工程交叉實驗室
(咼潤華團隊成員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 長聘副教授/副所長)
報告深入闡述了公路養護的需求現狀,指出公路養護的成本效益規模相當龐大。在與全球道路系統進行比較時,我國道路基礎設施的全球競爭力尚顯不足。因此,交通基礎設施亟需通過一體化的數字管理與養護手段,來增強其社會功能并提升社會效益。
報告圍繞橋梁災害和結構輕量化相融合的災前災后一體化監測、運營隧道災害監測、邊坡監測輕量化的災害預警、視頻AI報警、聲光報警等業務場景,預示路橋隧單元高成本災害前預警向輕量化的災害前后綜合預警轉變的未來發展趨勢。
智慧水務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環節,是衡量城市管理智能化程度的關鍵指標。智慧水務作為城市生命線的關鍵組成部分,對于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保障供排水安全以及優化污水處理等方面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央預算內資金以及超長期特別國債對智慧水務都有明確支持。
報告基于非接觸感知的橋梁快速測試與輕量監測,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優勢,為進一步推進橋梁健康監測系統的智慧化奠定基礎。
報告主要介紹了技術背景及相關技術:分布式光纖監測技術、高分辨率光柵陣列傳感、高寒地區道路工程監測技術、黃土高陡邊坡監測技術、高寒地區隧道監測技術、空天地體邊坡監測技術等多項技術成果及技術的應用。
報告主要介紹了雷達技術在形變監測中的應用,通過邊坡雷達和雙基地雷達對工程結構的變形情況進行監測,可以及時發現結構變形及時采取措施,避免工程事故的發生。
報告聚焦供水、排水、電力、燃氣、通信、應急避難等城市基礎設施韌性,提出符合我國國情特點的城市基礎設施韌性評價指標體系和韌性提升策略。
報告重點為大家介紹了智慧燃氣監管平臺、燃氣企業生產運營綜合服務平臺以及探討智慧燃氣安全監測系統的構建和新技術的應用。
精銳展商云集 各具風采
先進設備展是本次大會的又一亮點。眾多頭部設備企業紛紛亮相,集中展示國內領先的基礎設施安全監測領域產品及技術解決方案,通過實物展示、現場演示和互動體驗等方式,推進行業企業深度合作和技術成果轉化。
激光雷達、無人機、光電監測設備、光柵監測、北斗GNSS設備、視頻監測設備、檢驗檢測設備等琳瑯滿目,涵蓋了橋梁、邊坡、隧道、市政等多個領域的整體解決方案。參展企業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的手段,向參會者展示了最新的行業監測手段和技術應用,讓人目不暇接。
技術觀摩 深入一線項目場景
此外,8日,大會組織了項目實地考察與觀摩活動,讓參會者有機會親身經歷最新的橋隧輕量化監測技術和設備在具體項目中的應用。通過實地考察,參會者加深了對新技術新設備的理解。
石家莊市公路基礎設施技術性監測系統,由石家莊交通投資建設集團與中交路橋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發,采用輕量化監測,通過對隧道拱頂沉降、洞口的監測,以及對橋梁主梁變形和橋墩傾斜的監測,實現快速識別結構物損傷、失穩等狀態,及時啟動現場報警和監測平臺報警,實現突發事件“可看可聽、可聯、有信息”,防范化解公路設施運行重大安全風險,進一步提升公路災害監測和安全保障能力。
創新涌動·引領未來
本次大會是中關村智盟鏈接行業領軍專家、活躍學術資源,搭建前沿行業研討的高端交流平臺,每年舉辦一次。本次研討會的成功召開,業內國內外頂級專家、產業領袖匯聚一堂,把脈基礎設施安全監測的核心發展路徑、關鍵命題中的各種真知灼見,并由此開啟的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中關村智盟將為基礎設施安全監測提供強大的助力。
下一步,中關村智盟將會在服務前沿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方面形成新的能力、展現新的作為。探索創新運營服務模式,引導科技成果創新孵化,聚焦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加強資源垂直整合力度,構建垂直細分領域的良好創新生態,增強化知識產權、整合升級創新企業孵化、加強高精尖產業研究咨詢、科技大數據、論壇會展、人才服務、企業管家和共性技術服務,構建功能齊全的服務體系。
我們見證了科技如何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守護著每一寸土地、每一座橋梁、每一條隧道的安全,感受到了智慧監測帶來的安心與便捷。而這些,只是開始。隨著技術的不斷迭代與融合,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基礎設施安全監測將更加精準、高效、智能,為構建更加安全、和諧的社會環境奠定堅實的基礎。在科技與智慧的交相輝映中,我們不說再見,期待更好的相遇。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