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循環水加藥系統作用及技術要求詳解:從藥劑選擇到設備維護的全流程指南
循環水加藥系統是工業循環冷卻水系統(如電廠、化工廠、中央空調等)中關鍵的輔助系統,主要通過向循環水中投加特定化學藥劑,解決因水分蒸發、濃縮及外界污染物進入導致的水質惡化問題,保障系統安全、穩定、高效運行。以下中鐵城際從作用和要求兩方面詳細說明:
一、循環水加藥系統的核心作用
循環水系統在運行中,水因蒸發濃縮會導致鹽類(如鈣、鎂離子)濃度升高,同時與空氣接觸會帶入灰塵、微生物等,易引發結垢、腐蝕、微生物滋生三大核心問題。加藥系統通過針對性投加化學藥劑,針對性解決這些問題:
1. 阻垢(防止結垢)
循環水蒸發濃縮后,鈣(Ca2?)、鎂(Mg2?)等離子與碳酸根(CO?2?)、硫酸根(SO?2?)等結合,易生成碳酸鹽(如CaCO?)、硫酸鹽(如CaSO?)等難溶沉淀,附著在換熱器、管道表面形成水垢,降低傳熱效率(水垢導熱系數僅為金屬的1/100~1/30),甚至堵塞管道。
阻垢劑(如有機膦酸鹽、聚羧酸鹽、鋅鹽等)通過以下方式抑制結垢:
螯合作用:與Ca2?、Mg2?等金屬離子形成穩定絡合物,防止其與陰離子結合成垢;分散作用:將已形成的微小晶體包裹,阻止其聚集長大并附著在設備表面;晶格畸變:破壞水垢晶體的正常生長結構,使其松散不易附著。
2. 緩蝕(控制金屬腐蝕)
循環水與碳鋼、不銹鋼等金屬設備接觸時,因溶解氧、氯離子(Cl?)、硫酸鹽還原菌等引發電化學腐蝕(如均勻腐蝕、點蝕、應力腐蝕),導致設備壁厚減薄、泄漏甚至失效。
緩蝕劑(如有機膦酸鹽、鉬酸鹽、鋅鹽、緩蝕劑復配體系等)通過在金屬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鈍化膜)、吸附膜或沉淀膜,隔離水與金屬表面,抑制腐蝕反應發生。
3. 殺菌滅藻(抑制微生物滋生)
循環水系統常因軍團菌、異養菌、真菌等微生物繁殖,產生黏泥(微生物代謝產物與灰塵、泥沙混合),覆蓋設備表面,降低冷卻效率;同時微生物代謝產生的酸性物質(如H?S、CO?)會加速金屬腐蝕(微生物腐蝕)。
殺菌滅藻劑分兩類:
氧化性殺菌劑(如次氯酸鈉、二氧化氯、臭氧):通過強氧化性破壞微生物細胞膜或酶系統,快速殺滅細菌、藻類;非氧化性殺菌劑(如異噻唑啉酮、季銨鹽、戊二醛):通過干擾微生物代謝或破壞細胞結構,抑制其生長繁殖,且不易產生抗藥性,常與氧化性殺菌劑交替使用。
4. 調節水質平衡(pH、堿度、硬度等)
循環水因蒸發濃縮會導致pH下降(酸性增強),加速金屬腐蝕;同時需控制堿度、硬度等指標以維持穩定的水化學工況。
調節藥劑包括:
堿(如NaOH、Na?CO?):提升pH,中和酸性物質,防止腐蝕;酸(如H?SO?):降低堿度,防止結垢(需謹慎使用,避免過度酸化腐蝕);復合藥劑(如pH緩沖劑):穩定水質參數,減少波動對系統的影響。
5. 其他輔助作用
剝離黏泥:部分殺菌劑(如次氯酸鈉)或專用剝離劑可松動并清除設備表面已形成的老黏泥;預膜保護:系統啟動或檢修后,投加高濃度緩蝕劑形成致密預膜(化學轉化膜),短期內強化設備抗腐蝕能力。
二、循環水加藥系統的關鍵要求
為實現上述作用,加藥系統需在設計、運行、維護中滿足以下核心要求:
1. 藥劑選擇與適配性
針對性:根據循環水水質(如硬度、堿度、Cl?、硫酸鹽、微生物種類)、設備材質(碳鋼、不銹鋼、銅合金等)、系統類型(開式/閉式循環、直冷/間冷)選擇藥劑,避免藥劑與設備材質反應(如不銹鋼設備禁用含氯離子過高的藥劑)。兼容性:多種藥劑(如阻垢劑與緩蝕劑、殺菌劑與阻垢劑)需無沉淀、絮凝等不良反應,避免降低藥效或堵塞管路。環保性:優先選擇低毒、易降解、無二次污染的藥劑(如替代含磷藥劑的高效無磷阻垢劑),減少對水體和環境的危害。
2. 投加量精準控制
劑量合理性:藥劑投加不足無法解決問題(如阻垢率<90%則可能結垢),過量則浪費成本(如阻垢劑過量可能導致懸浮物增加),甚至引發副作用(如殺菌劑過量可能腐蝕設備)。需通過實驗(如靜態阻垢試驗、旋轉掛片腐蝕試驗)或在線監測(如電導率、總磷、余氯)確定最佳投加濃度。動態調整:循環水水質隨濃縮倍數、季節(溫度變化影響微生物活性)、補水水質(如原水硬度波動)變化,需實時監測并根據數據調整加藥量(如夏季微生物繁殖快,殺菌劑投加量需增加)。
3. 加藥設備可靠性
計量精度:采用計量泵(如柱塞泵、隔膜泵)或自動加藥裝置,確保投加量誤差<±2%,避免手動投加的不穩定性。防堵塞設計:藥液管路需采用耐腐材質(如PVC、PVDF、316L不銹鋼),泵出口設過濾器(如Y型過濾器),防止藥液雜質(如未溶解的阻垢劑顆粒)堵塞噴嘴或管路。冗余配置:關鍵設備(如計量泵、攪拌罐)需設置備用,避免單臺故障導致系統失效。
4. 實時監測與聯動控制
水質監測:配套在線傳感器(如pH計、電導率儀、余氯分析儀、濁度儀、總鐵/總磷在線儀),實時反饋水質參數,為加藥量調整提供依據。自動控制:通過PLC或DCS系統實現“水質參數-加藥量”聯動控制(如pH低于設定值時自動啟動堿液泵),減少人工干預誤差。報警與記錄:設置水質超標(如余氯過低、濁度過高)或設備異常(如計量泵故障、液位低)報警,并記錄歷史數據,便于追溯和分析。
5. 安全與環保要求
操作安全:藥劑儲存需分類(氧化劑與還原劑分開)、標識清晰,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如中和劑、吸附棉);操作人員需穿戴防護裝備(手套、護目鏡、防化服),避免直接接觸有毒藥劑(如濃次氯酸鈉)。排放合規:排污水(如旁濾池反洗水、系統排污)需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避免高濃度藥劑(如總磷、余氯)直接排放污染水體;藥劑廢包裝需按危險廢物管理(如含重金屬的緩蝕劑包裝)。
6. 系統維護與管理
定期清洗:定期清理加藥罐、管路內壁的藥劑沉淀或微生物黏泥(如每月一次),防止堵塞或藥效降低。藥劑性能評估:定期取樣分析循環水濃縮倍數、阻垢率、腐蝕速率(如掛片法)、微生物控制效果(如異養菌總數),驗證藥劑有效性,必要時調整藥劑配方。培訓與制度:操作人員需掌握藥劑特性、設備操作及應急處理流程,建立加藥記錄、水質分析報告等檔案,確保系統長期穩定運行。
循環水加藥系統通過精準投加化學藥劑,解決結垢、腐蝕、微生物滋生三大核心問題,是保障工業循環水系統高效運行的關鍵。其設計和運行需圍繞“藥劑適配性、投加精準性、設備可靠性、監測聯動性、安全環保性”展開,同時結合定期維護和管理,實現經濟、安全、可持續的水質控制。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